第20屆世界機械安全標準年會在南京召開
科技日報南京10月18日第二十屆世界機械安全標準ISO TC—199年會18日在南京理工大學召開。來自美、德、日、英等十幾個國家的數十名與學者在這里謀劃制定機械安全世界標準。
包括制造、信息、能源、空間、海洋等領域的原創突破為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源泉,因此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思考、新的探索與實踐。全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新的發現、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材料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并且,越來越復雜的現代工程經常需要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解決方案,工程創新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工程科技領域十分突出的問題。(再此,小編可要提醒各位,現在還在上學的小伙伴們,讀書不僅僅是只動腦這么簡單,更多的,應該是在動腦的同時,自己還要學會動手。兩者兼得,才是后的)更嚴重的是,前工程教育卻存在弱化的趨勢。全球范圍內工程教育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以理科教育的方式培養工程師,工科學生的實踐教育弱化,導致普遍動手能力不高,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過程參與不夠。因此,重視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已成為當下許多大學教育的方向。
在這次探索中,南理工選擇了工程訓練教育薄弱、急需、突出的安全問題為突破口,努力構建了“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新模式,吸納了全球安全的新理念、新技術,組建了世界的機械安全標準化產學研示范基地。該基地是由南京理工大學與全國機械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8)、德國皮爾磁公司、日本歐姆龍公司、英國福蒂斯公司、德國普瑞泰格公司等多方合作共建的產學研基地。
該基地開展以實踐為導向的機械安全教學,推動機械安全技術、產品和標準進入高校、步入課堂、融入教材,培養具備安全設計技術和安全標準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同時,示范基地還作為常年舉辦安全設計及宣貫的大課堂,為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其示范輻射作用。
曾有學者說過,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局面,增加學生操作實驗課程,學生有更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實驗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小編是這么認為的:(現在青少年根本就沒有機會和時間去參加實踐活動以及培養動手能力,從兩三歲開始就接受特長教育,每天幾小時花在練鋼琴等特長活動上;接著就有了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等學習壓力,一天一天地將童真,少年的朝氣,青年的意氣消耗殆盡,讓青少年遠離了社會,遠離了動手操作的機會,一步一步變成了一個模板里刻出來的,缺少了創造性缺少了多樣性,到大學后由于缺少自制能力而放縱自己讓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喪失,讓自己與社會離的越來越遙遠,也就造成了大學生和現實要求的脫節,也造就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悲哀。
近幾年來,該基地瞄準世界的機械安全技術,融合物聯網、云計算、虛擬現實(VR)及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同時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實際需求,在國內外大學工程訓練中率先引入機械安全標準化教育,全面實現了機械安全理念、標準、技術進入高校、寫入教材、步入課堂,對培養具備標準化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起到了開拓與引領作用。